機器人是來幫助人類還是來毀滅人類的?
14
photo:Silke Gerstenkorn/flickr
隨著機器人的發達,人類的生活越來越便利。與此同時,機器人在歐美國家也造成了許多的危機潛在危機。例如今年 6 月在《 MIT Technology Review 》發表一篇題為 < How Technology is Destroying Jobs>(科技正在毀掉工作機會?),便是歐美學者研究認為機器人會帶來未來重大危機的最好範例。但是與此同時,亞洲人似乎沒有人擔心這些問題,並且亞洲人還認為,機器人會是人類的好夥伴。為什麼,同樣的對於機器人會有這兩種這樣不同的看法呢?
機器人(自動控制機器)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元1920年捷克科幻作家恰配克的《羅索姆的萬能機器人》中,原文作「Robota」,後來成為西文中通行的「Robot」。
1967年日本科學家森政弘與合田周平提出:「機器人是一種具有移動性、個體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機械半人性、自動性、奴隸性等7個特徵的柔性機器。」-維基百科
從緣起我們就可以發現,歐美國家和亞洲國家對於機器人的定義是非常不同的。
photo:Robert Acevedo/flickr
歐美國家機器人是模擬真正的人,並且美國人打從心中認為機器人是有機會變成人類的。這種根深柢固的想法從他們的生活中可以略窺一二。例如:好萊塢電影中的機器人都是俱有思想的(例如駭客任務、魔鬼終結者、變形金剛等),它們都是由人類所創造但是智慧發展後超越人類,造成人類很大的危機。在美國人的想法中,機器人是一個雙面刃。用得好的話機器人能在很多地方造福人類,然而一旦失控,機器人會造成巨大的傷害。也因此,歐美許多團隊反對機器人的研發。
photo:BFLV/flickr
在日本國家則相反。雖然機器人也是具有人工智慧,例如藍色的矮胖貓,但是它們主要還是輔佐人類的角色,它們是被奴役的。我們可以從雷神王、新世紀福音戰士甚至是元氣小子等卡通中可以了解,日本人認為機器人雖然擁有智慧但是很笨,一定要人類去操作它們才能夠發揮它們的最大功效,相同的概念還有數碼寶貝一定要跟人結合才會變強。日本人從小就對機器人就有這種印象,也因此他們對於機器人是有好感的。機器人或許會有他們自己的思想但是機器人最終的目的都是被人類駕馭並且幫助人類的。
文化上的不同導致對機器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歐美對於機器人對世界的改變是悲觀的,而亞洲地區對於機器人改變世界的想法是樂觀的,你覺得機器人是來幫助人類的還是毀滅人類的呢?
photo:Katy Tresedder/flickr
不過機器人確實是會取代很多的工作機會,特別是運用左腦邏輯思考工作者。左腦的工作者,由於機器人智慧的發展,會越來越失去競爭優勢。你想的到的方法、程序世界上某處的其他人也會想的到,科學家只需要將這套邏輯概念轉換成機器人程式,配合上網路的低成本,左腦工作者的重要性就會輕輕鬆鬆地被取代掉。例行性的工作者也會被取代,因為你能做的機器人都能做。機器人的成本相對之下又比較便宜,邪惡資本家在權衡之下必然將這些工作者踢開。相關的文章請點這裡
所以我們都會失業了嗎?實際上右腦工作者的角色將會越來越吃重,人的感覺、感情、爽度這種東西並不是邏輯能夠分析出來的,這裡頭有些不理性的成分,因此,儘管機器人如何地增進,基本上還是無法取代右腦工作者,例如創造家、學者、藝術總監。Daniel H.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中,就提到了未來需要的是右腦發達的人才。
因此要創造自己的競爭優勢,左手只是輔助,左腦只是輔助。全腦開發才是將來所需要的人才。